公交优先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公交优先 >

为了公交优先 是公交专用道建得越长越好吗
 

本来是为了让公交畅行,让公交乘客受益的公交车专用道,却面临着制造拥堵、闲置浪费等质疑。正因如此,5月中旬,武汉交管部门还临时取消了长江二桥和野芷湖大桥的公交专用道。

 

发展相对滞后,公交专用道急速飞奔

 

公交专用道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法国,是公交优先战略的一项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公交速度、解决延误等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开设公交专用道。如巴西的公交专用道让公共交通提速65%。法国巴黎有480多条公交专用道,公交车提速20%30%1997年,北京也开辟了中国第一条公交专用道。

 

武汉的第一条公交专用道,设置于200211月,由武汉市交管局在武昌武珞路设置。此后14年间,武汉的公交专用道经历了一个跌跌撞撞到快步前进的过程。

 

2002年之后近十年间,武汉陆续在解放大道、徐东大街等十余条道路上,设置了近5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但因为知识普及、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专用道难专用的局面。受市政工程影响,专用道的数量和里程还出现了下降。

 

那些年,市民对公交水平并不满意。2009年,武汉有23亿人次乘坐公共交通,到2011年下降到19.8亿人次,2013年也没有回到2009年水平。坐公交又慢又堵,市民也害怕坐公交。

 

正因为如此,进入2014年,武汉市决心给公共交通提速,规划3年内建设35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武汉市发改委预测,3年行动计划完成后,武汉市60%以上的公交线路,将进入公交专用道网络,平均运行速度提高15%30%,地铁+公交专用道网络,将覆盖城市85%的人口和80%的工作岗位。

 

虽是利民政策,规划不完善却令人头疼

 

公交专用道是越来越多了,但武汉司机们的直观感受却是,开车没有以前爽,在路上总是要提心吊胆,生怕一不留神就开到了两条黄线之间。

 

在武汉,公交专用道带来了令人叫苦的阵痛。如长江二桥之前设置了公交专用道,私家车和出租车为了躲避,不得不在上桥处变道、合流,在桥两端都造成了拥堵。司机们叫苦连天:车流量这么大,变道就要减速,减速就产生连锁反应,就会拥堵,一堵就堵得吓死人!

 

不仅是变道问题,目前武汉的公交专用道,在分布和规划上都不完善。有些道路极少有公交线路,却划出专用道,导致道路资源被闲置有些专用道早晚高峰的公交车并不多,私家车堵成长龙,却只能看着边上的空道叹气有些专用道设置不合理,如徐东大街高架两侧的专用道,"专用"的部分在两股道上交叉改变,既让小车猝不及防、仓促变道引发拥堵,又容易被拍违章,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专用道没有标明限制时间,在非高峰时段,白白浪费了道路资源至于公交车不走专用道、小车和电瓶车占据专用道的乱象,更是屡有发生,司空见惯。

 

重在科学规划,公交专用道绝非越长越好

 

按武汉市的规划,预计到今年底,公交专用道总规模就将达270公里,包括BRT在内的多元公共交通格局,也将初现雏形。

 

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它们的公交专用道里程达到400700公里,武汉存在差距。但更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水平和规划能力有待提高。

 

比如有专家建议,目前把专用道建在慢车道不科学,应该建在快车道,乘客们在路中央岛上下车,这样保证车能快速通行。又比如有公交司机认为,应该像管酒驾那样管理专用道占道行为,加强监控和执法力度。

 

但反对意见称,要私车不占公交车道,那么公交车也不该随意变道,和私车争夺有限的资源。更科学地设计公交专用道,不要浪费道路资源,同样迫在眉睫。

 

无论怎样,武汉近日将长江二桥和野芷湖大桥的公交专用道临时取消,还是让车流恢复了顺畅,拥堵情况有了明显缓解。在整个公交系统、专用道网络建设完成之前,适当对现有专用道进行调整,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增减,无疑有利于武汉交通的良性发展。

 

结语:谚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意味着,一座城市的建设,总会经历增加、减少的调整过程,不可能罔顾现实、一步到位。这并不是说,城市的"拉链工程""重复建设"是合理的,而是说,城市管理和规划都应该刚柔并济、实事求是。公交优先战略国际通行,是发展趋势,但因地制宜地建设公交专用道,实事求是地调整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划,才能更好地顺应大潮流,为市民真正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