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集团快讯 > 行业广角 >

【城市与公交系列片】第一集:百年香港·百年公交

时间:2018-10-22 10:03 浏览量:

【城市与公交系列片】第一集:百年香港·百年公交

 

城市与公交

 

 

公交车从城市中诞生,至今,已行走了一百二十多年。

大至国际都市,小至县城市镇,穿行大街小巷的公交车,如约而至的公交站点,律动着整个城市空间。

以公交车为骨干运输工具的公共交通,是目前世界运行效率最高的交通系统之一,作为城市运行的“动脉”之一,公交车一直支撑着城市强劲有序的跃动。而“公交优先”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第一共识”和“共同经验”。

世界上许多的城市,对公交优化的研究规划建设,比我们先行了至少五十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在“新时代”,以“新动能”建设“新泉城”的我们,肯定会有着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优化的公交可以更准时,优化的公交可以更便捷,优化的公交可以更舒适,优化的公交可以优化我们的城市,优化我们的生活。

以良性悦动的公共交通,创造共享的幸福空间,不是缥缈虚无的梦,我们同样可以拥有。世界级的泉水之城正在建设“公交都市”的路上,筑梦前行。

城市与公交系列片共十集,今天是第一集:百年香港·百年公交

 

 

 

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而人口高达700多万,道路全长2076公里,相当于每公里道路上就有三千多人,人口密度约为济南的6倍。

 

 

 

香港的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马路窄,路网密,支路发达,人口高密度分布。即使是在繁忙时间,道路交通状况也能维持着缓缓前行,而非车辆停滞,一动不动。

除了上下班高峰期,香港道路几乎畅行无阻。如此密集的城市空间,它的高速自由流车速却达51.15公里/小时,这与香港推行的“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建设”策略是分不开的。

 

 

 

 

香港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在400到800米半径上,建立起集生活、教育、工作为一体的城区,逐步发展起以地铁、电车、巴士和渡轮为主体的无缝隙全覆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香港的高架桥、双层路、回转线比比皆是,注重以弧形分流车辆,辅以单行线设计,车速有了保证,道路交通自然也就得到了缓解。

香港的大部分道路为全天公交车专用,巴士是载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统,各式各类巴士分级为市民提供着多样化的出行服务。

 

 

 

 

香港的有轨电车至今保留着一种传统、古老的公共交通方式在现代化的香港国际大都市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服务于香港岛核心区域,东西向运行。

小尺度的街道空间有助于营造生活和商业氛围浓郁的步行环境,步行系统是支路的主要交通方式,密集的支路也为布置公共交通站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公共交通的通达深度,缓解了主次干道的通行压力。

 

 

 

 

专营巴士多为双层,承担着市区内骨干道路的交通,有近700条线路,部分通宵运营,除总站外不设置固定车站。巴士司机可实时根据路面交通状况,自行选择线路到达目的地,通畅灵活。

非专营巴士包括居民巴士和铁路支线巴士,居民巴士仅在繁忙时间提供服务,往返于大型住宅区和市区,多用于纾缓市民在繁忙时间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铁路支线巴士则用于与地铁和轻轨进行衔接;而公共小型巴士作为公交线路和轨道线路的辅助及接驳工具。

 

 

 

公交枢纽和大型场站将香港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换乘集中在同一地点甚至同一建筑物内,枢纽和场站内部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分层,形成了无缝隙全覆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地下一层是地铁站;地面一层为公交枢纽;地面二层以上为停车场和商业区;地面6层以上为居住区,综合交通枢纽每一层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层与层之间通过楼梯、自动扶梯等相连,使不同的交通工具在不同方向上就近衔接,大大节省乘客的换乘时间,真正实现地面、地上、地下立体全方位换乘,使庞大复杂的客流沿着不同而合理的功能分区有序平稳流动,互不交叉,提高了整个枢纽交通组织的运行效率。

 

 

 

香港的交通枢纽建设注重人性化设计。为避免车辆交叉、对冲,行车路线会预留足够的车辆疏解通道;

公共活动空间与场站之间多设置步行连廊和人行天桥,减少天气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同时发挥步行组织导引功能,市民可以凭借纵横交错的空中连廊,轻松抵达公交、地铁、轻轨、码头……

 

 

 

每个细微之处的人文关怀和心情舒畅,延续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和温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