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集团快讯 > 行业广角 >

中国城市快速公交BRT发展的反思与建议

时间:2018-08-29 15:21 浏览量:

 
 

 

 

当前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加剧。如何缓解交通压力、治理“城市病”,成为城市规划治理的焦点。从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建设BRT系统的成效来看,特别是广州及宜昌的BRT系统建设,先后获得“世界交通可持续发展奖”,证实了BRT在中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城市BRT运输系统是解决当前大中城市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投资最省、见效最快的交通模式,建设城市BRT运输系统是用以保证大中城市未来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此外,BRT运输系统必须覆盖城市公交客运主要走廊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一是不需要架设专用的过江桥梁,节省了资金,缩短了工期;但同时在人流量大的路段,建设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立体接入方式,一并解决行人过街问题,规范行人秩序,减少交通干扰。

三是公交专用道开辟了一条应急救援通道,消防、救护等执行应急抢险任务的车辆可以借道通行。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交通认识肤浅,决策机制失灵

 

2、功能定位不明晰,线位布局不尽合理

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将建设BRT作为某些领导一时热情的政绩工程。为减轻推行阻力,将BRT线路开辟到城市开发不成熟、客流需求不足的区域,造成BRT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规模效应”。部分城市在规划BRT线网时一再向现实妥协,造成BRT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产生不必要的竞争。

过于追求独立性,而导致系统开放性不足,这也会导致BRT系统运行效率低下。运营模式不够灵活也是当前部分城市BRT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生搬硬套BRT成功运营城市的运营模式,且长时期固化,未针对本城市客流分布特征、客流通道特征、道路条件、既有公交线路布局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灵活选择并不断优化调整,导致部分城市BRT运营效果不明显,社会反响不佳。

作为高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BRT应体现更多的人性化设计,提供更多高水平的乘坐体验。然而,部分城市的BRT不尽如人意,包括车站容量与线路容量不匹配,车站内往往缺乏直观明了的乘客信息提示,车站周边的公共空间环境较差,联系车站的隧道或天桥缺乏自动扶梯等,车站缺乏顶棚、无障碍设施等。

BRT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中运量公共交通,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首先必须准确认识它的特点优点与适用条件。

BRT选线应当在城市开发相对成熟,且有足够客流吸引的走廊上建设(规划预控的BRT线路走廊除外)而不应选择尚未开发成熟、基本没有客流支撑的走廊建设。

针对BRT的上述特征优势和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应根据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对BRT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一般而言,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可以选择BRT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补充,承担加密和延伸的功能,同时自成体系;大城市可选择BRT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系统。

2、因地制宜,突出多网融合、无缝衔接理念的线位布局

一是为了减少工程难度而选择在城市外围建设;

3、开放灵活,强化系统组成的开放性和运营组织的灵活性

此外,应充分发挥BRT运营组织灵活性强的优势,以通道而不是线路,灵活处置BRT运营组织模式,良好应对城市多样化的用地开发与道路条件。同时,BRT系统的运营组织模式必须定期或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实行动态优化调整。

BRT系统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单体现在由高度保障的路权、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或者更环保更现代化的车内乘坐体验,更应体现在人性化的出行全过程之中。这需要完善的设计。为保障乘客采用BRT系统出行的便捷性与舒适性,应注重换乘站台、非机动车停放区、行人通道等配套设施的容量协同。近期无法落实的设施,应预留相关用地及建设条件。

5、公交引导,强化BRT对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开发的引导

结语

<p white-space:normal;widows:1;font-size:14px;background-color:#ffffff;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 style="margin: 0px 0px 1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62, 62, 62);">BRT具有适应性强、造价低、组织灵活等突出优点,对正在快速城市化、机动化的中国城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BRT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客观理性的功能定位以及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之上。总之,作为公交发展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途径之一,BRT值得在中国城市大力推广,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快速公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