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化车厢里的雷锋情结
浏览量:160 时间:2015-02-12 11:59:27
在长春市有这样一支公交车队,驾驶员们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将雷锋精神带进公交车厢,并传播到社区、街道,每辆公交车都以雷锋精神为元素打造“雷锋主题文化车厢”,他们十几年如一日传承雷锋精神,赢得了春城人民的信任与称赞,这就是长春公交集团巴士公司一车队。
长春公交集团巴士公司一车队位于长春市工农大路569号,现有营运车辆105台,驾驶员129人,车队目前经营管理62路、362路、363路三条营运线路,线路横跨朝阳、南关、宽城三个行政区域,途径市区多条主要街路及重庆路、桂林路、红旗街商圈等,是长春公交的一条骨干线路,自2002年组建至今,车队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经营理念,认真履行社会服务承诺,时刻践行雷锋精神,并将雷锋精神从十米车厢延伸到了社会,书写了一部主题文化车厢里的雷锋情结。
一、在这里有一种信念叫催人奋进
在集团深入开展社会服务承诺的大背景下,在巴士公司以服务创新为载体的引领下,多年来,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车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相继荣获了“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吉林省公交行业“精品线路”、“全国用户满意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多项省市和国家级荣誉,2013年12月又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敬老文明号”称号,2014年6月,362路又光荣地被中华雷锋促进会正式授牌为“雷锋线路”,为车队续写雷锋精神增添了责任与使命,更奠定了车队沿着雷锋的足迹不断前行的决心与信心。
自2002年起,车队为提高服务质量,推出品牌服务项目,给广大市民乘客带来方便、舒适、快捷的乘车环境,以362路为试点,组织全体职工集思广益用手绘形式制作各种漫画及标语,宣传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广大乘客主动关心弱势群众,鼓励为老、幼、病、残、孕群体让座行为,在各级领导与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车队将这样一种服务模式固定下来,并命名为“主题文化车厢”服务,这一服务模式给广大乘客带来了极大的观赏学习的乐趣,为乘客平添了旅途的愉悦。正是在这一时期,《论语》主题、《汽车》主题、《二人转》主题、《养生》主题等众多主题文化车厢诞生了,“雷锋主题车厢”也随之应运而生,车队开始形成一车一景观、一车一主题的主题文化特色,得到了广大乘客的一致好评。为了调动广大职工的创造热情,车队还专门设立了创意奖,每名驾驶员都以参赛形式提交自己精心制作的主题车厢文化来参与比赛,这不仅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参与热情,同时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创作热情,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巍然掀起。
在运营服务管理过程中,公司和车队深刻地意识到,光靠驾驶员的创新服务热情来推动主题文化车厢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作为指引,为此,公司和车队领导通过多次研究讨论,总结提出了打造线路整体特色的目标。为努力营造车厢内的和谐氛围,构建一个文明出行的大好环境,公司和车队果断提出了要打造一条雷锋主题文化线路的想法,用雷锋精神鼓励和带动驾驶员搞好文明服务,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进而影响和带动广大乘客提升文明出行的自觉意识。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大驾驶员的积极响应,一时间围绕雷锋精神推出的主题文化车厢逐步增多,驾驶员们纷纷在车厢内张贴雷锋头像、布置名人名言及雷锋简介和“学习雷锋精神,共建和谐车厢”等宣传语,打造出浓厚的雷锋文化气息。
二、在这里有一种行动叫脚踏实地
雷锋主题文化线路的推出很快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但得到了广大乘客和各大新闻媒体的称赞,还得到了省市精神文明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同时,公司和车队更加意识到,要想打造一支名副其实的雷锋线路,不能只在形式上下功夫,必须要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在实际行动上下功夫,要让驾驶员在整体服务中体现雷锋精神,给乘客无微不至的帮助。
车队首先从培养驾驶员牢固树立雷锋精神做起,通过采取参观雷锋纪念馆、与全国雷锋出租车车队共建、邀请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到车队同驾驶员座谈、为新职工上好雷锋精神的三堂课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来培育职工的雷锋精神。
在乘运服务工作中,车队针对所属线路途经南湖公园,胜利公园等旅游景点,而且线路还经过省中医学院、省医院等市内几家重点医院,老年乘客客流量较多的特点,在2010年10月,开通了“绿色通道”爱心专乘车服务项目,这是专门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设置的公交车,为老年乘客和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为了给受益群体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爱心专乘车的车厢内增设了医药箱、拐杖、暖水瓶、纸杯等用品,两侧的车窗上设有环卫箱,而且主题文化车厢的设置也是他们精心设计的,走进车厢如同家一样的感觉。另外还设置了外扬耳麦和内扬耳麦,在车辆正门和上车门位置张贴了明显的标识,让排队乘车的乘客能够了解专用车的功能。
自“绿色通道”爱心专乘车正式运营以来,受到了乘客的高度褒奖,对车队的做法给予表扬和肯定,2011年底,这一服务项目还被团市委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上级的肯定无疑给车队干部职工增加了更大的动力。
2011年,车队开始更换新型混合动力空调客车,宽敞明亮的车厢为车队打造“绿色通道”爱心服务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车队根据车厢特点,将前部的14个座位设置为“老年人”专用坐席,并用红色座套进行装饰,座椅上印有“敬老助残,绿色通道”的宣传标语,使乘客一目了然,提醒乘客在乘车时关照身边的弱势群体。为了拓展“绿色通道”服务, 2011年5月,车队又在沿线各大站点地面喷图了“绿色通道”专用等候位,时刻提醒广大市民、乘客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美德。
为了将敬老爱老作为打造雷锋线路的有效载体,呼吁全社会来关爱老年人,2012年2月22日,车队举行了“让座日”暨文明出行推动活动仪式,将每月22日确定为“让座日”。并向社会广泛征集让座歌曲,最终《大家相逢让一让》正式成为宣扬道德文明的主旋律,驾驶员在工作中可为那些主动为老年人让座的乘客播放歌曲以表示感谢。这些做法都得到了广大市民、乘客的好评,同时更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行管部门的帮助与支持。
三、在这里有一种奉献叫掷地有声
在打造雷锋线路的道路上,车队及全体驾驶员将奉献视为本职,将爱心延伸向社会,用实践向社会表明了长春公交人的大爱。为了把雷锋精神从十米车厢延伸到社区、街道的每一个角落,车队驾驶员们自发的成立了“星级联盟会”这一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载体,自2003年开始,车队星级联盟会每逢重大节日都会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看望慰问那些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并先后建立了城西乡敬老院、富峰敬老院、开工社区等帮扶基地,用爱心行动去践行新时期的雷锋精神,正是因为星级联盟会始终坚持学雷锋、做雷锋,把雷锋精神洒向了社会的每一角落,2011年12月,星级联盟会被长春市慈善会命名为“长春慈善义工联盟,公交星级联盟会分队”。多年来,星级联盟会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持续营造“奉献”的工作氛围,使驾驶员心灵得到了净化,意志得到了磨练,技能得到了提升。
如在2002年春节,车队职工开始走进长春市城西乡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打扫卫生、洗衣服、包饺子等。2009年夏天,362路驾驶员用车拉着敬老院的老人们观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片展,游南湖、新民大街、人民大街等地,很多残疾老人很久没有出过敬老院了,这是他们第一次坐着崭新的公交车看到了长春市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老人们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在汶川、玉树等地区发生地震后,车队职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掀起了捐款热潮,向灾区的百姓伸出援助之手;在2014年5月,车队星级联盟会成员一行自发的来到了位于林河街的吉大一院二部,看望了被烫伤的贫困家庭小男孩楚言,并当场为小楚言捐助了2500元的医药费,用爱心帮助小楚言战胜伤痛。
自2012年以来,车队还专门为环卫工人开设了“爱心驿站”,经常组织职工到线路上为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送上口罩、手套、早餐等,展示了长春公交人热心于公益事业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感。
为帮助更多的“空巢老人”及生活不便的人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3年10月,车队开通了“爱心慈善敬老热线”,主动为那些残疾人及“空巢”老人交水、电、煤气费等,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四、在这里有一种付出叫无怨无悔
在集体的感召下,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车队的驾驶员们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遵守着雷锋线路的承诺,他们热爱本职岗位,专心本职业务,热心公益事业,付出再多可却无怨无悔,用一个个充满着正能量的个体承载着雷锋线路的使命,更是涌现出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2012年6月13日,雷锋线路驾驶员付秀丽驾驶着一辆公交车行驶在街道上,突然,她感觉到胸口针扎一样的疼痛,呼吸困难,于是她强忍巨痛把车缓慢停下,并打开车门转移乘客,保证了车上乘客的安全,躺在病床上的她在面对众多媒体记者采访时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不能因为我而连累车上的乘客”,多么朴实的话语,这更让人们对她的职业素养感到由衷的钦佩和赞赏。她在危急时刻想到的是车上乘客的安全,这种看似平凡之举,却体现出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情操,诠释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她也因此被媒体誉为最美女司机。
2008年6月的一天晚上,驾驶员董少国在发末班车时遇到一位因乘错车而哇哇哭的小学生,当董少国问明原因后,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小心地将车开到车队后,亲自打车将孩子送到家长面前,当孩子的母亲激动得要下跪感谢他时,董少国却说:“我也有孩子,我能体会到当父母的心情,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随后他又打车回到远在卫星路的家中,时间已是深夜11点,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睡梦中时,董少国为自己所的一切感到无比的欣慰。
2013年11月26日,驾驶员王成久驾驶吉AC7311号车行驶至上海路时,突然车上的一位女乘客心脏病发作,王成久见情况紧急,立即争得车上其他乘客同意后,将车直接开往附近的市医院,到达医院后,他二话没说背起发病的女乘客向医院急诊室跑去,到达急诊室后,王成久已是满头大汗,可是他看到乘客已经转危为安,他才放心地悄悄离开了医院,驾驶着公交车重新上线运营。当第二天老人的儿子拿着一面写有“感谢好心司机救命之恩”的锦旗来车队感谢他时,他却说:“这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多么简单的回答,却让我们无不感受到雷锋线路驾驶的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雷锋线路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个活雷锋,才成就了今天的雷锋线路。
当我们去追忆雷锋线路的故事时,像这样的感人故事还很多,可对于雷锋线路的驾驶员来说,这只是个起点,他们正沿着雷锋的足迹继续前行,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着全国学雷锋基地的目标努力迈进!